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北埔老街-part 3(end)

0 意見
填飽肚子後,

我們決定要參觀名字很美的古蹟-水堂,

尋找途中遇到許多跟我們目的地相同的人,

沒想到大家繞來繞去,

明明看地圖就在這裡,

卻一直找不到,

秉持運動家精神(好像牽的有點遠^^!),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

DSCF2027.JPG 

只是它屬於私人產業,

不開放參觀,

裡面有飄著濃濃桂花香的小庭院,

DSCF2026.JPG 

咦...為什麼不開放參觀,

我卻能從屋內往外照呢?



(不是偷偷爬牆, 請抹去所有不乖的想法)





實情是~正當我們站在水堂外看著另一群人瘋狂拍照時,

一台摩托車緩緩駛來,

走下了一個非常眼熟的人-

他, 便是生活茶博館那位親切的老闆,

靠著這巧合的緣份,

他拎著我們兩個進去參觀水堂,

也就是老闆家的祖厝,

原來這裡以前是開放的,

但人們總不懂得珍惜這些古蹟,

也不很尊重所有者,

於是老闆只好關起門來,

屋子共兩層,

上層是閣樓,

佈置的很溫暖舒適,

DSCF1981.JPGDSCF1964.JPGDSCF1966.JPG 

坐在閣樓高腳椅上與老闆聊天,

看著下方人來人往,

感覺像在另一個世界,

DSCF1962.JPG 

兩層樓間懸掛著似乎是祈福的東西,

但我不知道叫什麼,

DSCF1969.JPG 

一樓有個吧台,

DSCF1992.JPG 

以前應該有販售飲品,

這兒的擺設讓人有種想靜下來閱讀的感覺,

DSCF1988.JPGDSCF1989.JPGDSCF1990.JPG 

在不經意的地方發現這個可愛的風鈴,

DSCF2020.JPG 

喔喔~小猴子舉著胖兔子唷~

房子的正面是用瓦片貼的,

DSCF2018.JPG 

與以往看到的純紅磚造房子不同,

老闆說, 以前比較沒那麼富有的人家,

因為建造不起全棟磚塊的房子,

便會採水泥貼上瓦片的方式,

搭配部分紅磚,

形成這種特殊的景象,

仔細看一下瓦片疊貼的方式,

DSCF2010.JPG 

DSCF2015.JPG 

門前的小擺設,

DSCF2011.JPG 

水堂因土地大小的關係,

只有左護龍,

DSCF2014.JPG

很乾淨的洗手間,

DSCF2016.JPG

老闆真的是很用心的保存與佈置這些難得的古厝,

也拍了許多北埔之美,

更出了介紹北埔與古厝的書籍,

實在多才多藝,

隔壁人家的屋頂放著許多磚塊,

DSCF2013.JPG 

猜猜是做什麼用的?特殊佈置?

其實是怕北埔風太大會把屋頂瓦片吹走(壞),

所以用磚塊壓著,

在暖洋洋的冬季午後,

我們告別很有才氣的老闆,

踏上歸途,

途中一個頗有藝術感的鋼琴招生牌子,

DSCF2063.JPG 

回頭看了眼老街,

依然人山人海、熱鬧滾滾,

DSCF2061.JPG 

走著走著經過了姜阿新故宅,

DSCF2058.JPG 

非常洋派的建築,

因為姜氏跨足政商,

還擔任過台灣省第一屆臨時省議會議員,

這棟房子主要為了招待貴賓、休閒而建,

我們來的時候,

裡面正在進行藝文作家的發表會,

謝絕閒雜人等進入,

DSCF2052.JPG 

最後一站是-北埔地方文化館,

DSCF2109.JPG 

其實我們並沒有設定要去那裡,

只是隨性的走走,

沒想到竟然也去了那麼多地方,

留下了許多足跡,

文化館裡面展出了許多北埔客庄懷舊文物,

DSCF2094.JPG 

DSCF2087.JPG

DSCF2088.JPG

DSCF2089.JPG

DSCF2090.JPG

DSCF2091.JPG

DSCF2092.JPG

DSCF2093.JPG 

跨越跨越一甲子以上的結婚證書依然清晰如昔,

DSCF2081.JPG 

還有這更古老,

日據時代, 昭和8年的保險單,

原來這行業如此早就風行啦!

DSCF2080.JPG 

明治30年代(清光緒15年, 天哪!!)的"契尾",

契尾是在雙方買賣成立後,

向官方申報, 官方依契稅規則收取契稅,

並核發"契尾"作為已繳交契稅的憑證,

接著這應該是最古老的展出品了,

清道光20年的土地契約,

DSCF2076.JPG 

那個年代我還不知道在那兒呢

好遙遠呀~

二樓放著許多北埔的第一次與舊照片,

DSCF2100.JPG

DSCF2103.JPG

DSCF2104.JPG

DSCF2107.JPG

DSCF2108.JPG 

文化館外有個非常詳細的北埔地圖,

DSCF2071.JPG 

想來北埔玩的人或許可以把這裡當做第一站唷

0 意見:

張貼留言